中医:植物疗法、天然药物, 互联网+中医名家:跨时空对话
中药 : 病机

病机

《互联网+中医名家:跨时空对话》

发病机制是研究导致疾病和相关症状的机制的科学。

连接智慧中医

发病机制是研究导致疾病和相关症状的机制的科学。 它使研究人员能够了解疾病是如何发展的,这有助于找到针对该特定病症的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发病机制结合免疫学、微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等多个科学领域来分析特定疾病的根本原因。 特别是,它检查微生物或外来物质如何在易感宿主中引起异常免疫反应,以及这种感染或毒性暴露导致的生理后果是什么。 这不仅有助于解释某些个体而非其他个体出现某些病症的过程,而且有助于未来开发旨在通过阻断或限制其对受影响宿主的作用来有效治疗该特定病症的疗法。

病机

1 - 月经提早

月经周期大多是28-30天来潮一次,一年之中共来潮12-13次。一般认为,只要提早来潮不超过七天,都属于正常范围。但在《智能中医》中,只要提早2天以上,例如间隔26天来潮,就算月经提早,而且被作为关键症状之一,所以应注意询问,不要忘记了输入。

2 - 月经退迟

一般认为,月经退迟在七天之内,都属于正常范围。但在《智能中医》中,退迟2天以上,例如间隔32天来潮,就被算作月经退迟。

3 - 月经迟早不定

是指月经来潮有时候退迟,有时候提早,没有一定的规律。

4 - 目前正在经期

是指患者前来门诊时,月经刚刚来潮。需要注明具体是第几天?例如输入正在经期第2天,或正在经期第7天等等。在《智能中医》中,这是个关键症状,要注意输入。

5 - 月经量多

正常情况下,月经期的出血量,大约在50毫升左右。如果超过80毫升,可称之为月经量多。必须提醒,由于中医对任何疾病,都是根据辨症进行施治的,因此,“月经量多”这一症状,规定目前正处在经期之中才可以使用。如果不在经期,而是以前或上个月的回顾,不可随便输入。同时,某些患者性格和习惯喜欢夸张,没有实事求是去叙述病情,都宜引起注意,并仔细加以甄别。

6 - 月经量少

是指经期中的出血量明显减少,出血时间缩短,甚至不到二天即净;也有经期大致正常,但整个过程出血量少于30毫升,或点滴而下,称之为月经量少。与月经量多同理,本症状只在经期中采用,如果当前不在经期,原则上应忽略不计。

7 - 闭经

从14岁左右月经初潮开始,到49岁左右绝经为止,在此期间,除了怀孕之外,超过2个月月经没有来潮,称为闭经。

8 - 一直无月经

多数女子月经初潮都在14岁左右,因为月经是第二性征之一,所以月经来潮,表示人体发育及其生理功能开始走向成熟。但也有因生活艰苦、营养不良、学习或工作劳累、或疾病等其他原因的影响,到了18周岁以上,月经始终没有来潮,叫作一直无月经,也称为原发性闭经。

9 - 痛经

一般指月经来潮时或来潮前1-2天,出现明显的腹痛或腰痛。随着出血较多之后,疼痛常逐渐减轻。但也有疼痛很难缓解,一直持续到经期结束。少数患者月经来潮时没有表现腰腹痛,而是有规律地发生头疼、或其他部位疼痛,也可称为痛经,但大多属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此种情况在《智能中医》中,除了需要输入痛经症状外,还需要输入相应的头疼或其他部位疼痛的症状。必须注意的是,无论哪种情况,如果疼痛程度轻微,不至于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不算痛经,最好不要输入。

10 - 妊娠

俗称怀孕,属于关键症状,要注意输入。

11 - 产后

女子分娩后的2个月内,称为产后。在《智能中医》中,如果分娩后超过2个月,可以不必输入。

12 - 阴道流血

女子除正常月经之外,所有从阴道发生出血现象,都称为阴道流血,包括中医的崩中、漏下,以及西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排卵期子宫出血等等。

13 - 出血量多

是个多义词,表示出血很多。原则上需结合各种出血症状来使用,比如目前正值经期第几天,或阴道流血,或鼻孔出血、牙龈出血、咳血呕血、便血尿血等等。但一定要实事求是,如果出血量并不多,不可以随便输入本症。

14 - 出血量少

属于多义词,表示出血量很少。可结合阴道流血、鼻孔出血、牙龈出血、咳血、呕血、便血、尿血、外伤出血等来使用,也可用在目前正值经期第几天中。

15 - 血色淡红

表示月经来潮或各种出血,颜色很浅淡,大多由于体质虚寒、气血衰弱所致。

16 - 血色鲜红

月经来潮或各种出血,颜色明亮鲜艳,大多表示体内有热或气血充足。除非同时伴有出血量多,一般认为不是坏现象。

17 - 血色紫红

月经来潮或各种出血,颜色深红、红得发紫。大多表示内热旺盛,比血色鲜红的热势增加了一步。

18 - 血色黯红

月经来潮或各种出血,颜色红中带黑。常在血液流速很慢、或出血量较少的情况下出现。中医认为大多因瘀血停积所致,所以是瘀血证的特征之一。

19 - 血中伴有凝块

月经来潮或各种出血,中间挟带凝固的块状物。大都与血液粘稠、流速较慢有关,多见于痛经、流产、分娩后子宫收缩不良等过程中。中医认为,本症是瘀血停积的特征之一,与血色黯红比较,更具有诊断意义。

20 - 白带/带下清稀

白带是女人常见的阴道分泌物,如果数量不多,且没有明显气味,大都是正常现象。但如果带下绵绵不断,以至浸湿内裤,那就是病态。一般来说,带下色白清稀多属于寒;带下色黄粘稠多属于热。由于寒与热是冰火两重天,如果观察不仔细,把白带说成是黄带,或把黄带说成是白带,都会导致诊断错误,治疗当然没有效果,甚至容易加重病情。所以当患者叙述自己白带的颜色时,千万要反复追问,绝对不能粗心大意。

21 - 黄带/带色黄绿

带下色黄或黄绿,中医认为多因湿热下注所致,常见于各种妇科炎症,例如盆腔炎、宫颈炎、阴道炎等等。

22 - 赤带/带下挟杂血液

如果白带或黄带中混有血液,表现为红白挟杂,中医叫作赤带。多因湿热下注、脉络受损,常见于宫颈糜烂等妇科炎症;对于年岁较大的女人,要注意排查恶性肿瘤。

23 - 前阴痒/肛门痒

男人的阴囊、阴茎,女人的阴道和外阴部,中医统称为前阴。有前就有后,所以肛门被叫作后阴。无论前阴搔痒或后阴搔痒,中医认为病机多与湿热下注、或挟有虫蚀有关。由于中医注重辨证施治,只要症状类似、接近,都可以异病同治,所以本条把前阴痒与后阴痒归纳在一起。

24 - 前阴肿痛/阴囊肿痛

统指男人的阴茎、阴囊、以及女人的外阴部红肿疼痛,其他如前阴部位的疮疖、痈疽、溃疡,都可以包括在内。

25 - 前阴有臭气

主要适用于女人,大多与患有妇科炎症有关,如宫颈糜烂、宫颈炎、阴道炎等。如果臭气严重,必须注意排除恶性肿瘤。

26 - 前阴下垂/阴囊下垂

本条主要是指女人的子宫或阴道脱垂,同时也适用于男性阴囊下垂。因为无论女人或男子,阴部脱垂,中医认为基本都由气虚下陷所致,所以把它们归纳在一起。

27 - 乳汁少

大多发生于女人,如果出现在产后哺乳期,可能与营养不良或乳腺炎症、腺管堵塞有关。如果不在哺乳期,必须注意排查有无脑垂体的病变。

28 - 乳汁自溢

大都发生于女人。出现在哺乳期的,中医认为多因体虚不能固摄;出现在非哺乳期的,要注意排查脑垂体疾病。一般垂体肿瘤,常常引发闭经-泌乳综合征,表现为一边月经停闭不来,另一边乳汁不断溢出。

29 - 乳房胀痛

主要发生于女人。各种急慢性乳腺炎、乳腺小叶增生、囊性增生、乳房结节、良性和恶性肿瘤等等,都有可能出现程度不一的乳房胀痛。

30 - 乳腺增生

本症有多种类型,但以单纯性小叶增生为常见。主要表现为乳房内触及结节或肿块,可伴有局部胀痛,多数在精神焦虑、月经来潮前等情况下,感觉较为明显。中医治疗本症效果可期,只要放松心境,达观愉快,预后大多良好。但对少数患者,如果胀痛经久不能消除,肿块持续增大,质地变硬,有并发恶性癌肿的可能,需提高警惕。

31 - 生育困难/不孕不育

本症男女均可适用。一般认为,女人成婚之后,夫妻共同生活2年从未妊娠,称为不孕症。经现代医学统计,在患有不孕症的夫妇中,大约3分之2的原因在女方,3分之一的原因在男方。但根据临床观察,造成不孕症的原因虽与男女性生活有关,大多数的病灶存在于女性之中却是事实,所以围绕女性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男性生育困难称为不育症,大多表现为精子数量不足、精子畸形、死精子和无精子。一般认为,正常的精子量不能少于6000万/每毫升;以一次精液排出量约3-6毫升计算,每次进入女性身体的精子数量应保持在数亿以上。如果精子数量显著减少,不到4000/每毫升,特别是不到2000/每毫升,可以确定为男子不育症。中医药治疗本症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但对于男性全部死精子疗效不能确定,尤其无精子的患者可说是基本无效。

32 - 滑胎/屡孕屡堕

是指怀孕后,胎儿生长发育不正常、不稳固,到了一定时间就难免滑落,现代医学称为习惯性流产。

33 - 性欲减退

性是包括人类在内一切高级动物的本能,没有性及其表现在行为上的交配,就不能繁衍后代,物种就会灭绝。所以性和对性的欲望,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是神圣的,美丽的,应该得到尊重。但如果由于生活或精神方面经受较强的压力,或其他慢性疾病使身体渐趋虚弱,常常会影响对性的要求,即使有充裕的时间,有较好的环境和条件,仍然无动于衷,丝毫唤不起兴趣,这种情况,称之为性欲减退,也叫性欲冷淡。

34 - 恶风

也叫畏风、怕风,就是有风吹来,身体会不舒服,从而产生一种厌恶或惧怕的感觉。除出现在外感风寒、风热、风湿等表证之中外,与身体虚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抵抗力下降有关。

35 - 恶寒

也叫畏寒、怕冷。就算深居密室,没有一点微风,而且穿衣也暖和,同样感到寒冷。严重的叫寒战,加穿棉袄甚至盖上厚被,仍旧冷得整个身体都在颤抖。恶寒大都出现在流行性感冒、各种急性传染病、体虚阳气衰弱等过程中。特别是中医所称的“伤寒”、“外感风寒”等,都以恶寒为主症,所谓有一份恶寒,就有一份表证。而寒战,则主要在各种严重炎症、疟疾发作等等情况下出现。

36 - 往来寒热

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感觉恶寒时,无发热或仅有低热;发热或热度升高时,恶寒又消失。不久又出现恶寒,如此反复发作。这种热型主要出现在伤寒少阳病中,称为半表半里证。其他如疟疾、急性肾盂肾炎或慢性肾盂炎急性发作,也可有本症表现。

37 - 发热/身热

是指体温升高(口腔体温超过37度,肛门体温超过37.5度)。无论低热或高热,中医统称发热。其发生原因,既可由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所引起,也可由情志、饮食、过劳、房室、虫蚀、瘀血等内伤郁积所导致。《伤寒论》说:“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可见发热大概率属于阳证、热证,例如伤寒的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温病的卫、气、营、血各个证型都是。此外,阴证、寒证有时候也会发热,例如少阴病的麻黄附子甘草汤证、真武汤证、四逆汤证即是。

38 - 午后低热/日晡潮热

午后低热,是指每天下午出现热度不是很高的发热。日晡代表傍晚,日晡所发潮热,是指每到晚上,出现像海水潮涨一样有规律的发热,入夜或至黎明,热度即会渐渐消退。这两种热型,大多见于结核性疾病;也可在阳明腑实中出现,如大承气汤证。

39 - 热多寒少

是指发热多于恶寒,顾名思义,已明白告诉我们,本症属于温热病当无疑问,治法理应以清凉透热为主。但在《伤寒论》中,有主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的记载,说明辛温解表也有使用之机会,不能一概而论。

40 - 身体/四肢疼痛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全身或肢体疼痛,多由气血阻滞不能通达所致,治法当以调和气血、通经活络为主。但也有因风寒或风湿之邪外束肌腠引起,例如《伤寒杂病论》中的桂枝汤、桂枝附子汤、麻黄汤,《金匮要略》中的麻黄杏仁甘草薏苡汤,就是为此等证候而设立的。

41 - 身体强几几然

是指全身遍体的肌肉、关节都特别僵硬,没有正常那种柔软舒适的感觉。古代中医称本症为痓病,同时伴有汗出的叫柔痓;无汗的叫刚痓。

42 - 身体重

是指人的全身、肢体感觉沉重,懒得活动的样子,大都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或水湿阻滞、垃圾堆积过多有关。

43 - 身体虚赢

《伤寒论》提出的名词,意思就是虚弱。例如该书396条:“伤寒解后,虚赢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从处方中采用人参、麦门冬、炙甘草、粳米滋养强壮来看,说明本症常包含有行动气短、感觉疲乏等表现。治疗当以补益为主,然后结合阴、阳、气、血的具体症情,进行细致配伍。阴虚为主的加养阴药;阳虚为主的加温阳药;气虚为主的用补气药;血虚为主的用补血药等等。

44 - 身瞤动/身振振摇

身瞤动,是指全身或肢体局部肌肉出现不受意识控制的跳跃。身振振摇,则是肢体发生振颤,行走或站立不稳。以上两种情况,多与肌肉挛缩或兴奋性增高有关,严重的可能是人体神经系统产生了障碍性改变。在《伤寒论》中,认为其病因主要由脾肾阳衰,运化无权,导致水气或痰饮凝聚。但结合实际分析,本症以肌肉、肢体跳跃或振动为主要特征,没有疑问是属于“动”的过程, 不是静的过程。而在阴阳的分属中,阴主静、主向下、主抑制;阳主动、主向上、主兴奋,现在是动的状态,显然是向上的、兴奋的。所以临床所见,本症绝大多数属于阳实而非阳虚,如肝阳亢盛、肝风内动之类,需要引起我们共同关注。

45 - 全身/四肢水肿

水肿也叫浮肿,用手指按压局部,大都会出现明显凹陷,多因水液停留皮下组织所引起。由于肾是负责人体水液代谢的主要器官,所以凡是水肿,都与肾的功能障碍有着密切关系。当然,其他如心脏、肝脏疾病等,也可有全身或肢体水肿的表现。肾病所致的水肿,都从颜面或上部开始,然后随着病情加重,渐渐发展至全身或四肢;心脏、肝脏疾病所致的水肿,都从下肢开始,然后逐步发展到腹部、上肢乃至全身,可以此作为鉴别的要点。

46 - 溢饮

是中医所说的“四饮(包括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病中的一种。根据《金匮要略》的描述,其症状特征是全身又疼又重,主要由“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所引起。

47 - 悬饮

中医病名,症状特征是“咳唾引痛”,意思就是咳嗽时引起胸胁部疼痛。按照《金匮要略》用于主治的十枣汤分析,其中甘遂、大戟、芫花都是剧烈利水药,具有一定的毒性,说明本症不是一般的咳嗽,而是由于“水流在胁下”,胸膜腔中有多量积液的严重疾病,大约与各种胸膜炎、胸膜结核等相类似。

48 - 支饮

中医病名,《金匮要略》描述其表现为“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饮”是水饮的简称,疾病被称之为“饮”,必定有很多水液停积。所以我们认为,本症在咳嗽的同时,多伴有咯痰;同时因积痰不易咳出,势必导致呼吸困难,于是就会出现靠着椅子喘气、很难躺下来的状况。西医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等等,都有可能包含在本症之中。

49 - 无汗/汗不出

是指全身无出汗。如果没有发热等疾病,也没有进行剧烈运动或在高温下工作,无汗是正常现象,尤其冬天气候寒冷,一般也不容易出汗。所以本症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有意义,例如《伤寒论》所说:具备发热、恶寒的太阳病,无汗、脉浮紧的是伤寒;有汗、脉浮缓的是中风。假若脉浮、发热无汗,必须禁用桂枝汤、白虎汤等等。

50 - 有汗/自汗/但头汗出

有汗是谁都知道的,也就是说,抚摸皮肤感觉有一些湿乎乎的汗液出来。但一般都是在发热、气温过高、工作劳累或体育运动时发生;如果都没有原因,常常无缘无故地容易流汗,中医称为自汗;如果出汗仅限于颈项之上的头面,在颈项以下的其他部位基本没有,则称为但头汗出。

51 - 汗多/大汗出

剧烈运动或在高温环境工作出现汗多,属于正常情况。只有在疾病过程中流汗不止,可称为汗多或大汗出。

52 - 盗汗

不因气候炎热,每到入睡之后,遍身发生多量汗出,称为盗汗。意思是指人的腠理不能固守,津液被窃贼盗走了。

53 - 黄汗

《金匮要略》有记载,特征是流出的汗液呈现黄色,沾在衣服上,像黄柏汁一样。本症目前很难见到,但《智能中医》的宗旨是完整继承经典名著,所以对古代之所认识及其治法,照录不误。

54 - 虚劳

是指正气虚损、劳累过度所致的症候群。可表现为阴亏、阳亏或阴阳俱亏;气虚、血虚或气血均虚。总的来说,可以包括人体抵抗力明显不足的各种慢性疾病。

55 - 五劳虚极

《内经》说:“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所以本症是因过度劳累所致的疾病,也可理解为肝、心、脾、肺、肾五脏伤损到了极点,比起虚劳,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56 - 神疲乏力

是指精神疲倦,浑身没有力气,中医认为多因气虚不能煦养所致。但现代随着食物供应不断丰富,工作强度日益减轻,百姓大多摄入过多而消耗较少,形成体内供需失衡,垃圾过多,同样会导致神疲乏力。所以如何正确对待本症,给予合理治疗,是取得效果的关键,不可忽视。

57 - 嗜睡多寐

无论白天黑夜都想着睡眠,总感觉睡得不夠充分。《伤寒论》说:“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似乎启示本症多数属于阴盛阳衰。但从临床实践中体会,不少体内积有湿热的患者,也往往出现嗜睡,通过清热利湿,很快就会取得效果。说明凡事都是一分为二,而不是拘泥不化的。

58 - 睡眠不安/卧起不安

是指入睡比较困难,或睡眠很浅容易苏醒,往往与患者的际遇有关。如果工作、学习或生活中压力巨大,忧思悲恐不能排解,内服药物往往无效。此等情况必须进行心理疏导,让其明白睡眠问题不是疾病,而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十常八九,过分焦虑毫无好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大多数人不治自愈。

59 - 失眠/不得眠

反复辗转不能入睡,严重的彻夜不眠,有时甚至服用强制镇静药也无济于事。这些患者除必须安慰劝导,让其重建信心外,还需要作消化功能的调整,因为很多时候,失眠与胃肠蠕动减弱有着密切联系,《内经》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就是这种情况。此外,晚上用热水泡脚半小时,促使下肢血管扩张,从而形成大脑压力减低,对于改善睡眠也有一定的帮助。

60 - 多梦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可以理解,做梦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所以如果没有其他不适的症状,完全不必治疗。

61 - 梦中性交

简称梦交,与普通做梦不同,无论男女,如果常常发生梦交,对身体有着一定的损害。特别是男性患者,梦交中难免射精,而精液的夜夜流失,除在心理方面造成恐惧外,神情也会萎靡不振,学习和工作效率必将直线下降。治疗本症,如果没有内热表现,《伤寒论》的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有一定效果,值得尝试。

62 - 遗精/早泄

本症为男性患者所专有。其中遗精可分梦遗和失精两种类型,前者是睡梦中经历性交活动,随即出现射精;后者是在清醒状况下,看到心仪女子,射精不受控制。治疗都可用安神固涩的药物,只是对梦遗,推荐取围巾绕腹一圈,在腰部中间打结,目的使患者能侧卧而睡,消除被子的压迫,以减少阴茎勃起从而避免射精的发生。至于早泄,是指与女人性交的时间过短,甚至尚未插入阴道已经出现射精。这种情况,只要阴茎勃起正常,就不是病态。多数因精神紧张、缺乏信心所致。如果服某药有效,也只是暗示所起的作用。所以建议患者放下思想包袱,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同时慢慢锻炼,能夠使作爱延长一分钟就是进步,然后不断总结经验,再接再厉,总会到达双方满意的那一天。

63 - 阳痿

阳痿是指男人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挺,或未经性交就已松弛瘫软。中医多认为与肾气亏虚有关,这是因为《内经》描述“肾为作强之官”,作强失职了,肾当然难辞其咎。但实践体会,本症中老年患者,因高脂血症导致阴茎血管硬化、使局部血液灌注不足引起的,并不少见。此种情况就不是补肾强精的方法所能取效,不可不知。此外,对做爱没有信心,潜意识里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担心女方不满意等等,极易抑制激情,也能使阴茎的兴奋性降低。所以对患者开导劝慰,相信自己是很棒的,也是提高疗效的关键,不能忽视。

64 - 善忘/记忆力减退

本症普通认为多由肾气不足、髓海空虚所致,言外之意必须补肾填精,刻不容缓。但张仲景却以瘀血蓄积为其主要病机。例如《伤寒论》说:“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临床所见,本症多发生在老人,特别是近几年,老人的四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肌酐高)已泛滥成灾,谁都知道,高于正常就是营养过剩,按照中医“补不足、损有余”的治则,对营养过剩的四高,采取排泻的办法只怕还是力难胜任,岂可以盲目进补?所以补肾填精仅适应年轻一代、或个别确实属于虚弱的患者。多数情况下,应遵循仲景的教诲,采用活血行瘀,或其他推陈出新的方法,才是应对的正确途径。

65 - 痴呆

现代称为阿尔茨海默病,实际就是智能障碍甚至缺失,严重时常常想不起自己姓甚名谁,想不起家住哪里,想不起亲人、邻居和朋友,以至于生活不能自理。主要由于大脑的中枢神经产生了退行性改变。在中医看来,因其与善忘症表现类似,只是病情的轻重程度不同,所以治疗的理法方药,均可互相参考。

66 - 心悸/心中悸/心下悸

是指自觉心头部位悸动不安;剧烈时好像心脏就要跳出来一样,中医又称怔忡。本症有因心脏疾病所引起,也有非心脏疾病所导致。现在有许多仪器可以甄别,但最简单、最便捷的方法,就是采用听诊器,只要在心前区听到杂音(特别是舒张期杂音),基本可以确定心脏存在病变;反之,就是其他疾病,例如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等。

67 - 易惊

通俗来说就是胆小怕吓,所谓“胆战心惊”指的就是本症。《金匮要略》说:“惊怖…皆从惊发得之”。可见本症都因过去经历过比较恐惧、较难应付的事或物,并始终铭记在心,以致形成对陌生环境和人际关系的接触,不能放松,虽然时间过了很久,仍旧耿耿于怀。对待本症,只要向患者做好解释,世上本就没有什么值得惧怕,即使人的生老病死,也是自然规律,要树立一种大无畏的精神,然后结合药物治疗,就会事半功倍,很快便能解除问题。

68 - 烦躁/心中烦

烦字从火旁,而火为热之甚,说明无论是寒证还是热证,凡有烦躁,大都由内热而起。比如《伤寒论》说:“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其中恶寒、脉浮紧,是风寒困在体表;而烦躁则是里已化热,因此在麻黄、桂枝、生姜等发散风寒的同时,加入石膏以清解里热。如果烦躁不是里热,为什么配伍清凉的石膏?可知临证遇见烦躁,清热药必须成为首选。不过,个别情况也不尽然,比如“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这里并没有清凉药物,而且还应用了少量辛温的桂枝。按理既有火逆,又加烧针,简直是火上浇油,怎么能用桂枝?不是倒行逆施吗?其实以药测病,必定还没有出现口渴咽干、尿赤苔黄等热象显著的症状,否则桂枝是绝对不可以使用的。要不为什么魏晋王叔和说:“桂枝下咽,阳盛则毙”呢?

69 - 悲伤欲哭

《金匮要略》说:“妇人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阅读原文,给我们带来几点启示:本症以多见于妇女为其一;以心情比较急躁为其二;以可能反复发作为其三;以各种表现变幻莫测为其四;以形神疲软常常萎废不振为其五。陆渊雷说:“诊察此病时,切须记取患者之言动多佯伪,不可信以为真”;“药物则用镇静催眠等剂,然其效验皆不尽确实,不若甘麦大枣汤之较有特效也”。

70 - 精神抑郁

抑郁症的主要表现是思想悲观,心情郁闷,生活没有乐趣。在我国,本症大多见于女人。因为女人往往多愁善感,这恐怕与我国古代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女子必须操守三从四德,内心的苦楚得不到释放有关。现在虽然实行男女平等,但男人基本仍处于主导地位,特别在乡村中,不少家庭甚至还存在暴力,所以女性容易患上情志疾病,也就容易理解了。

71 - 夜啼

都发生在一周岁以下的婴儿,主要表现为有规律性的夜间啼哭。白天大多平安无事,每到深夜,无论如何照顾,给其吮乳,更换尿布等,总是啼哭不止。一般闹上几刻钟甚至1小时,才渐渐安静睡去。因小儿是纯阳之体,故本症多由心脾积热引起,清解内热是其基本治法。

72 - 精神错乱

本症是一种精神失常的疾病,临床特征是定向力丧失,不知羞耻,不避亲疏,口无遮拦,秽言迭出,具备攻击行为等等。中医认为多由痰迷心窍、火热内燔或瘀血蓄积所致,可选用导痰开窍、清热降火、化瘀泻下法来治疗。

73 - 如狂/发狂

狂的字体,由犬旁加一个王组成,犬是狗的别名,意思是指狗发疯了,把自己看成是王者,老子天下第一。所以狂就是疯狂、狂妄,口出狂言,鲜廉寡耻。 如狂,就是患者的症状表现,好像狂一样,与狂差不多了。而发狂,则更加重笃,更加猛烈,殴人毁物,乱歌乱舞,肆无忌惮,胡作非为。《伤寒论》说:“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鞕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可见古人的认知,无论如狂或发狂,只要小便无异常,大多因血热内结所引起。清热凉血和泻下逐瘀,就成了本症的主要治法。重庆医科大学张逢春教授,认为本症属于精神病范畴,应用温胆汤加减均有良好疗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74 - 谵语/说胡话

本症西医称为谵妄,是神志不清的重要表现,说明大脑细胞已处中毒状态,情况危急,务必认真对待。 《伤寒论》认为本症病在阳明,属于经证可用白虎汤;属于腑证可用承气汤。

75 - 突发晕厥

就是突然发生昏倒,大都表现为暂时意识丧失、面色苍白、手脚冰冷,片刻之间,常可渐渐恢复。本症多因大脑一过性供血不足所致,可说是个综合征,因为很多疾病都有可能出现此种情况,例如癫痫、低血糖、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等等。发作时应急取平卧位,注意保暖,并用食指紧掐鼻中隔下端与上唇之间的人中穴,待其苏醒后再作辨证施治。

76 - 神志昏迷

是一种严重症候,大都出现在突发心脑血管病、肝肾功能衰竭、烈性传染病、休克等的过程中。由于关系到患者的生死存亡,虽然中医有至宝丹、紫雪丹、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等备急药品,但抢救危重急症不是中医所擅长,因此应由西医急诊处理,或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一切应以患者的利益为宗旨,不得有半点的私心杂念。

77 - 抽搐

是指肌肉出现间歇性或持续性痉挛抽动,可发生在身体各个部位,如手、足、颜面等等,多由神经系统受累所致。 引发本症的疾病很多,但中医认为其主要病机是肝风内动,常用治法为平息肝风。例如镇肝息风汤、羚羊钩藤汤等,均可选用。

78 - 筋脉挛急/内拘急

筋脉挛急是肌肉痉挛收缩的表现;内拘急多指肠挛缩产生一种牵扯的感觉。可由寒冷刺激、局部压迫、体液丧失过多、血中钙离子降低等因素引发。病情轻浅,如无其他症状,常可不药自愈。

79 - 筋惕肉瞤

是指身体各部肌肉跳跃,最常见的如眼角不停跳动。实际与抽搐相差不远,只是本症病情较轻,抽搐病情较重,以此作为区别。

80 - 半身不遂

也叫偏瘫,就是人体的半侧肢体基本瘫痪。但半身不遂比偏瘫更能反映实际状况,因为有时候病情并非那么严重,没有到达瘫痪的地步,而只是感觉半侧麻木不仁、或屈伸困难,因此我们认为,以半身不遂作为症状指标比较合理。本症多在脑血管意外发生之后出现,包括脑溢血、脑栓塞和脑血栓形成等。典型的偏瘫,特别是脑溢血所致、或病程长达半年毫无好转迹象的患者,中医效果往往不很理想,必须结合针灸、理疗等其他治疗方案。



连接智慧中医

中药


接触
客户服务
时间:周一至周六
09:00 - 13:00 和 14:00 - 18:00
联系我们

顺应性
          
FR EN